6 min read

川普提名財長貝森特,穩定市場信心

川普提名財長貝森特,穩定市場信心
美國下屆財政部長Bessent (Source : Bloomberg)

美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,共和黨掌握白宮及參眾兩院,形成完全執政的局面,在2026年底的期中選舉前,只要共和黨內部取得共識,基本上可以推行任何法案;目前市場焦點轉向川普的內閣團隊,是未來政經政策的風向球,也將考驗共和黨內部的團結性。本篇文章將逐一介紹主要的內閣成員,特別是財政部長的背景,最後分享對於市場的看法。如果讀者有任何的意見及批評,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喔!

川普內閣人選:指派外交鷹派人士、關稅支持者、氣候變遷懷疑論者

共和黨川普當選總統後,過渡小組開始緊鑼密鼓地物色內閣人選,最先出爐的是負責領導白宮運作的白宮幕僚長(類似於總統助理),由協助過1980年雷根總統競選、兩次川普競選的Susie Wiles擔任,是美國第一位女性幕僚長。

在外交及移民政策上,在川普第一任期擔任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代理局長的Tom Homan,在職期間曾對非法移民執行備受爭議的「家庭隔離政策」,這次將再次擔任移民政策的最高指揮官;拉美裔佛州參議員Marco Rubio將擔任國務卿,他素有拉丁美洲地下國務卿之稱,外交態度相當鷹派,主張優先國防支出,抵制伊朗及中國,同時堅定支持以色列;佛州眾議員、擁有從軍27年經歷的Michael Waltz預計出任國家安全顧問,他對中國態度極為鷹派,在商業、文化、教育及軍事上均有推行抵制政策,與Rubio同樣支持結束烏克蘭戰爭;川普數十年摯友、房地產開發大亨Steve Witkoff被任命為中東特別大使,他是猶太人也是以色列的堅定支持者,但與中東國家如卡達、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有著商業關係,可作為緩衝劑的角色。

關於商業政策部分,華爾街億萬富翁、健達公司執行長Howard Lutnick將擔任商務部長,他是川普的競選籌款人之一,也是關稅政策的支持者,在歷經911攻擊事件導致員工去世的悲劇後,開始致力於慈善事業;最後,頁岩油壓裂技術推動者Chris Wright將出任能源部長,他創立的Liberty Energy為全美第二大油氣壓裂公司,同時還是核能公司及礦產特許權公司的董事會成員,對氣候變遷理論抱持著懷疑態度。

川普財長人選:點名總經避險基金經理人Bessent,穩定市場信心

在最重要的財政部長人選上,Scott Bessent於多位華爾街候選人的激烈競爭中獲勝,Bessent有長期操作全球股匯債市的經驗,最知名的兩場交易是1991年狙擊英鎊、2011-2014年放空日圓,他曾擔任索倫斯基金的投資長,同時是Key Square Group的創辦人,兩家公司均採行總體經濟的投資策略。

由於Bessent熟悉總經及金融市場,同時對經濟史有深刻了解,他認為目前全球將迎來經濟秩序的重組,並且十分擔憂美國的債務問題;Bessent向川普建議"3-3-3"政策—預算赤字下滑至3%GDP(財政目標)、透過放鬆監管達到3%GDP成長率(經濟目標)、每日額外生產300萬桶石油或等量能源(通膨目標),此外,他認為關稅是一種協商手段,真正目的為打造公平貿易的環境,而非樹立貿易壁壘。

鑑於Bessent對於財政紀律的堅持、對於關稅政策的理解,加上深厚的金融專業背景,白宮及華爾街都期待Bessent將能穩定金融市場的運作,是投資人的一顆定心丸;從債市反應來看,市場原先擔心川普的移民、關稅及​減稅政策,會推升薪資通膨及進口物價,同時加劇債務問題,但在財長人選公布後,五年期美債殖利率及五年期通膨預期雙雙止升回落,顯示華爾街對Bessent的提名投下了贊成票。

五年期​美債殖利率 vs. 五年期通膨預期 (Source : Fred)

市場展望:聯準會降息延續景氣榮景,靜待明年下半年政策明朗

川普的內閣人選充分反映了其政策主張,明年1/20正式就職後,川普可以開始落實一些競選承諾—把所有非法移民列為驅逐對象、放鬆油氣探勘的限制、利用緊急情況的名目實施關稅,但遣返非法移民需要資金,油氣產量仍由私部門決定,總統也無權對所有進口物品課徵10%的關稅,許多議題仍需要回到國會討論;此外,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將於明年底到期,延長減稅法案將是執政黨的首要目標,小費及社福金免稅、關稅等議題預計將一併討論,作為預算案的一部分。

由於政策充滿爭議,即使共和黨掌握參眾兩院,黨內勢必將歷經一番激烈協商,預計明年下半年法案才會定案,後年起正式實施,趕在2026年期中選舉前讓選民有感;在情勢明瞭前,聯準會將持續擔任支撐經濟的重要角色,主席鮑爾將謹慎漸進地降息,藉此延續景氣擴張的榮景,同時避免通膨死灰復燃;由此看來,明年上半年美股有望維持多頭格局,在第三季新政出台時,金融市場或將迎來較為劇烈的波動,第四季則有望回歸平靜,美債及美元的後勢也將趨於明朗。

S&P500 vs. 十年期美債殖利率 vs. 聯邦基金有效利率 (Source : Fred)